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时空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建设,以江苏省地质测绘大队为依托单位,联合南京大学、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共同组建。中心立足新时代地质工作发展要求与江苏省自然资源管理对地质时空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紧密围绕地质时空信息空天地一体化采集、体系化监测、智能化处理及多元化应用等工程技术核心攻关任务与关键环节,聚焦支撑自然资源数智化、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推动地质测绘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应用。
为汇聚国内外优质科研力量,共同推进地质时空信息领域技术创新,现公开征集 2025 年度开放基金课题。中心将组织专家进行评议,择优确定资助项目。
一、 课题资助原则
(一)支持在自然资源与地质信息的智能感知、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地质时空信息数据底座与应用场景建设等地质测绘领域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以及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技术开发应用项目;
(二)支持关注自然资源管理重大需求,研究成果能有效支撑资源能源安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安全、地质灾害安全、粮食安全等“五个方面安全”,与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等联系紧密,能推动地质测绘工作数智转型发展,有较强的应用示范效应的项目;
(三)申请的课题应能体现新颖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研究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研究条件充分,预期研究成果明确,考核指标清晰,在近期可取得一定进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二、 资助方向与研究内容
2025 年度中心开放基金课题设一般资助项目与重点资助项目两类,具体资助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一) 一般资助项目研究方向
方向1:基于高分影像的勘探空白区典型地物识别
方向2:地质信息遥感智能解译关键技术
方向3:采矿塌陷积水区生态效应评估
方向4:融合多源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
方向5:基于时序SAR的典型农作物监测关键技术
方向6:基于深度学习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
方向7: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时空分析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
(二) 重点资助项目研究方向与内容
方向8:遥感大数据支持的露天矿自动监测方法
针对露天矿开发与治理过程中的动态监测需求,研究多源遥感大数据(光学、雷达、高分等)支持的融合分析与智能解译方法,构建露天矿自动监测模型,解决多云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光学影像缺失或雷达数据解译困难带来的挑战,通过序列影像分析,构建矿区地表几何与光谱特征的动态基线,实现时序数据的智能异常检测。研究将实现矿区范围变化、开采活动与环境损害的精准提取和动态跟踪,提升矿业监管与生态保护的智能化水平。
方向9:基于多源时空数据融合的地质灾害隐患危险要素识别与动态监测方法
基于无人机LiDAR与地面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区域高精度的实景三维分析场景。针对地质灾害中的危险要素,探索多源数据协同分析与精准识别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地质灾害中的监测目标。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监测目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评估,得出监测目标的变化情况,为地质灾害点的精准监测提供支撑。
方向10:面向多元应用场景的地质数据时空聚合方法
针对地质数据应用场景多元、海量数据下有效信息筛选困难的问题,进行多元应用场景的分类分级,构建多元应用场景主题本体库;构建地质数据时空聚合框架,研发基于用户意图引导与语义匹配模型的跨模态地质数据时空聚合引擎。
三、 课题项目实施要求
1. 承担本中心开放基金课题应遵守本中心相关管理规定。课题研究期间,课题负责人自动纳入中心流动研究人员管理;每项开放基金课题须有至少一名中心固定研究人员作为合作者,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2. 基金资助课题产生的论文、专著、专利、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成果,须与中心及中心合作研究人员共同署名。其中,论文须标注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时空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资助(编号:XXX)”,英文出版物须标注 “Supported by the Open Topic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Geological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Jiangsu Province (Grant No. XXX)”;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法标注资助信息的知识产权成果,需标注依托单位“江苏省地质测绘大队”。未按要求标注的成果,不得作为课题结题依据。
3. 重点资助项目须发表SCI 收录论文(第一标注)1篇或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第一标注);一般资助项目须发表不少于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第一标注)。鼓励申请专利和登记软件著作权,开发类课题须提交正式版软件产品,并申请不少于 1 项软件著作权登记(第一标注)。
4. 课题负责人须参加中心组织的成果报告会,其中,一般资助项目参会次数不少于 1 次,重点资助项目参会次数不少于 2 次。
5.课题取得的全部成果(含收集的基础资料、观测数据、研究报告、软件产品及其实测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与本中心共同所有。项目结题时,相关成果须提交中心存档。
四、 申请条件与流程
1. 申请人(项目负责人)须具备博士学位或高级技术职称,所在单位为独立法人单位,且具备独立科研管理能力,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人员协调等保障条件。
2. 一般资助项目立项数不超过7项,每项资助3~5万元,完成时间不超过12个月;重点资助项目立项数不超过3项,每项资助10万元~15万元,完成时间不超过24个月。具体资助额度由专家评审确定。
3. 申请人须按要求填写《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时空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025 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 “申请书”),申请书应对申报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计划、预期成果、考核指标、研究基础条件、经费预算等进行阐述,同时提供支撑课题研究的证明材料和相关资料。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4. 本次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截止日为2025年10月31日。项目申请人需将申请书word版和签字盖章扫描pdf版在截止时间前(以发送时间为准)发送至邮箱 hsb@jsdzch.com。
5. 通过初审的项目负责人需参加专家评审答辩(时间、地点另行通知)。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予以立项,收到立项通知之日为研究工作开始时间。申请人在补充合作研究信息和其他需要完善的内容后,以申请人所在单位为合同主体与本中心签订开放基金课题研究合同,将申请书纸质版和研究合同一并提交中心。
五、 联系人与通讯地址
联 系 人:郝思宝
联系电话:025-69698675,13770332111
电子邮件:hsb@jsdzch.com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松岗街20号611室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时空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办公室)
邮 编:211102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时空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10月10日